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飲料大亨馬特希茲 炒熱「紅牛」

提神飲料紅牛(Red Bull)創辦人馬特希茲(Dietrich Mateschitz)。
(彭博資訊)
從極限運動員、考生到長程運輸司機,眾人對提神飲料紅牛(Red Bull)可能不陌生,20多年來創辦人馬特希茲(Dietrich Mateschitz)靠著這種新式飲料賺進大把鈔票,成為奧地利首富。 67歲的馬特希茲當年在泰國發現一種盛行於當地的飲料,他與當地商人成立合資企業、並加入新配方碳酸之後,以紅牛之名在西方國家推出,銷量驚人。紅牛去年營收年增16%至51.8 億美元;同期銷量增加7.9%至42億瓶,單在美國就賣出逾10 億瓶。
紅牛的員工遍及161國,但公司總部設在奧地利一個人口僅1,500人的湖濱小鎮,一切決策由馬特希茲在此地敲定,或是在薩爾斯堡近郊的七號停機坪(Hangar-7)中做定奪。這棟外型奇特的建築不只停放著他的私人飛機,裡面還有酒吧與知名餐廳Ikarus,早已是薩爾斯堡著名地標。
紅牛曾面臨幾次危機,但都平安度過。1990年代盛傳紅牛飲料內一種人工合成成份--牛磺酸,是從牛身上抽取而得的物質(牛睪丸或牛精液),但馬特希茲用他的行銷直覺選擇不馬上出面澄清,刻意讓謠言散布,甚至為謠言架設網頁。
隨著謠言愈滾愈大,紅牛面臨褒貶不一的評價,也引來媒體注目。他說:「媒體追著問『這是藥嗎?』、『這種飲料危險嗎?』這種矛盾非常重要,因為對一個品牌產品來說,最危險的莫過於不受關注。我們的目的就是挑起人們興趣,進而選購產品。」
近年來這位飲料大亨選擇跨足媒體,擴大廣告效益。上月中旬開始,洛杉磯時報(Los Angeles Times)、芝加哥論壇報(Chicago Tribune)、邁阿密前鋒報(Miami Herald)、休士頓紀事報(Huston Chronicle)和紐約每日新聞(New York Daily News)的訂戶,都會發現周日報裡夾著一份名為紅色公告(Red Bulletin)的雜誌。
那期雜誌由舊金山巨人隊王牌投手林斯肯(Tim Lincecum)擔任封面人物,其他報導包括搖滾樂手鮑伯迪倫(Bob Dylan)、俄羅斯冒險家羅佐夫(Valery Rozov)和塗鴉藝術。該雜誌由紅牛2007年在奧地利設立的紅牛媒體之家(Red Bull Media House)出版,今年1月起這個子公司將據點擴大到洛杉磯。
紅牛這幾年來陸續推出電視節目(ESPN頻道的"No Limits")、電影("That's it, That's all")、雜誌和網站等。今年除了創辦紅色告示雜誌,還和MTV台實境節目Bunim/Murray製片公司合作,希望為紅牛的運動員帶進電視實境秀的概念。這一切努力,凸顯紅牛亟欲避開傳統廣告形式、偏好透過自辦活動、節目和出版品進行行銷的企圖心。
馬特希茲把進軍多媒體視為「拓展產品線以來最重要的一次」。他說:「身為一個主要的內容供應商,我們的目標是把『紅牛的世界』推廣到所有媒體,包括電視、印刷、新媒體和我們的唱片公司。」(取材自彭博資訊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