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

開放酒莊 百酒齊發 酒品認證早過時

更新日期:2011/06/27 02:54 廖肇祥/南投報導

市售小米酒絕大多以糯米、白米調製,涉及標示不實。但國內的酒類相關法規、認證制度、商標規範,甚至檢驗稽查,欠缺完整的把關措施,小米酒這類產品可說是遊走法律邊緣,無怪乎仿造業者肆無忌憚。
酒製造業設立需向中央主管機關財政部國庫署申請,民眾要檢附生產營運計畫,配合地方環保、建管、衛生機關到工廠查驗,檢附許可、繳交執照費。其中生產營運計畫只要繳交書面資料,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不需到現場,業者透露業界祕密:「產品種類隨便填,管他有沒有小米原料,反正設立時又不會有人來查。」
目前國內檢驗酒品內容原料的機關有衛生署食品藥物檢驗局、經濟部標準檢驗局、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、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、超微量工業安全實驗室等。但檢驗項目只有重金屬、甲醇、二氧化硫,原料檢驗付之闕如。業者說,「即使想花錢做檢驗,證明原料純正,卻不知道要找哪個機關。」
更奇怪的是,國內酒品認證評審基準有米酒、料理米酒、高粱酒,卻無小米酒。據了解,這套認證基準是為配合台灣菸酒公司而訂定,但國內民營酒莊開放後,水果酒、發酵酒、再製酒百花齊放,這套認證基準可說是不合時宜了。
而標示定義太過模糊,也讓不肖業者有發揮的空間。市售小米酒種類標示多為穀類釀造酒,小米酒、小米露等是名稱,即使業者承認小米酒混有糯米或白米,但也辯解:「就像太陽餅內無太陽,彰化肉圓不見得來自彰化,小米酒只是商品名稱,沒規定要純小米釀造。」
酒類標示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,「酒類品牌名稱單獨標示或與其他文字、圖形、記號、數字等結合者,不得使人對年份、酒齡、原產地或其他產品特性有所誤解。」原料非小米,卻以小米酒為名稱,是很明顯誤導消費者的行為,市面卻充斥許多問題小米酒,稽查環節出了問題。
菸酒稽查人員解釋,以前只有一家公賣局,如今民營酒莊林立,去年八月已達四三七家,國內稽查人員人力相當不足,現行法規對酒類標示之管理又缺乏完備規範,稽查不全是事實。
稽查人士無奈說,即使業者生產再製酒,但只要摻進釀造酒,現今檢驗技術很難區分出來。只能勸業者自律,勿以不實標示欺騙消費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